装修干扰大,噪声管理为何响应慢、执行难?上海市生态环境局回应
发布时间:2023/10/16 浏览:438
近日,有上海市民反映,上海很多房子已经到了需要翻新的年纪,以至于可能某一片小区内出现大片装修的情况,多户叠加装修造成的噪音,对周围居民带来巨大干扰。
该市民指出,目前的噪音管理法律法规存在落地执行难的问题,体现在警察想执法时没有执法依据,而环境部门并非24小时上班且对于违规现象响应慢。
此外,目前的噪音管理法律法规中,对于“扰民”的定义不够清晰,以至于当居民已经感受到被打扰时,投诉到相关部门依然没有依据执法。因此建议推进噪音管理法规的落地,保护居民休息权。
对此,上海市生态环境局回应称, 新修订的《中华人民共和国噪声污染防治法》(简称《噪声法》)已于去年6月5日起施行。为了贯彻落实《噪声法》,上海市生态环境局牵头,会同本市相关职能部门对《噪声法》部分条款部门职责分工进行梳理,今年9月18日,经市政府同意,由上海市生态文明建设领导小组办公室印发了《<中华人民共和国噪声污染防治法>部分条款部门职责分工方案》(沪生建办〔2023〕13号),针对《噪声法》第八十二条第三款“对已竣工交付使用的建筑物进行室内装修活动,未按照规定在限定的作业时间内进行,或者未采取有效措施造成噪声污染的”明确由公安部门说服教育、责令改正或实施处罚。
根据《上海市社会生活噪声污染防治法》第十二条第一款规定:每日18时至次日8时以及法定节假日(不含双休日)全天,不得在已交付使用的住宅楼内进行产生噪声的装修作业。在其他时间进行装修作业的,应当采取噪声防治措施,避免干扰他人正常生活;第十二条第二款规定:住宅小区业主管理规约可以根据实际情况,约定严于前款规定的限制装修的时间;第十九条第三款规定:对违反本办法第十二条第一款规定,有居民投诉噪声干扰并经居民委员会、业主委员会或者物业服务企业证实的,或者有其他证据可以证实该噪声干扰他人正常生活的,由公安机关按照《中华人民共和国治安管理处罚法》第五十八条的规定,处以警告;警告后不改正的,处以200元以上500元以下的罚款。
上海市生态环境局表示,为了使本市相关规章和《噪声法》保持一致,正在组织开展《上海市社会生活噪声污染防治法》修订工作。上海市生态环境局将会同相关部门进一步开展研究,提出更利于改善上海市民生活环境的具体做法,不断加大噪声治理力度,加大社会宣传,提高公众参与度,让上海市民拥有一个安静美好的居住环境。
社会生活噪声监测系统是针对对商业活动、文化娱乐活动、体育运动中使用固定装置所产生的噪音、人群活动产生的噪音等各类不同场景的噪声监测系统。系统按照国家及行业标准规范,实现噪声24小时不间断监测与分析,掌握噪声污染情况,并可搭配LED高清显示屏、语音播报音柱等实现噪声数据实时显示、超标语音提醒等功能,为噪声污染防止监管提供强有力手段。
声环境自动监测数据统计分析平台可实现对噪声污染源监测点实时排放水平监测的同时,能够自动预警噪声超标排放行为,通过智能分析噪声源特征,自动联动摄像头抓拍取证,形成超标事件告警信息,当场提醒发出噪声的主体自行整改,同时通知执法、监管部门予以督导落实。通过电脑端、手机端等方式对噪声污染排放状况进行实时跟踪、视频监控、超标录音、超标报警、历史查询、现场执法等功能,具有现场 报警、报警推送等多种报警通知,为噪声数据网络化管理、实时数据分析提供了有力基础。
声环境大屏,显示所有前端设备的实时状态、监测数据和噪声污染扩散图,便于管理部门更好地实施污染排放情况的全局监控、预警和协调调度,及时控制超标排放,避免环保污染扩大。通过平台可以实时查看到噪声监测点分布、进行噪声问题定位,通过数据分析进行故障诊断、噪声治理等工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