静音车厢试点的效果值得期待
发布时间:2023/10/17 浏览:521
据10月15日中新社报道,近日,铁路部门在京沪、京广、成渝高铁等部分复兴号动车组列车上试点设置静音车厢——在铁路12306APP和官网,选择带有“静”字的班次,勾选优先分配静音车厢,即可在有余票的情况下选乘静音车厢。静音车厢,真的能“静下来”吗?从媒体调查来看,有些车厢做得还是很不错的。
静音车厢不是新鲜事物,却自带热度。两三年前,有的列车就尝试了静音车厢。2020年底,京沪高铁推出“静音车厢”服务;今年4月,铁路部门又宣布在一些车次推出静音车厢,并对静音车厢做了比较详细的规定。不难看出,这是一个逐步探索和推广的过程。
公众对静音车厢的关注,主要集中在两点,一是必要性,二是可行性。
先看必要性——从公众体验看,人们想要一个安静出行的空间和体验,很容易理解,这也是一种普遍性诉求。在诸如车厢这样的人员密集且相对密闭的场所,持续噪声无疑会影响一些乘客的休息、心情和工作。近年来,公众对安静权的重视程度越来越高,有关噪声引发的投诉和讨论越来越多,车厢内因噪音问题引发的纠纷也不少。从法律法规看,2022年6月5日起,噪声污染防治法正式施行,对一些噪声污染现象开出了明确的“药方”。比如,其中第三十二条规定,国家鼓励开展宁静小区、静音车厢等宁静区域创建活动,共同维护生活环境和谐安宁。
人民群众有享受美好环境的权利。根据上述噪声污染防治的规定,噪声污染是指超过噪声排放标准或者未依法采取防控措施产生噪声,并干扰他人正常生活、工作和学习的现象;全社会应当增强噪声污染防治意识,自觉减少社会生活噪声排放;文化娱乐、体育、餐饮等场所的经营管理者应当采取有效措施,防止、减轻噪声污染……这是谈论静音车厢不能不提的一个大背景。
再看可行性——相较于之前的静音车厢,新近推出的静音车厢在具体规则设计上,更趋向于“强静音”,对乘客的要求更多、更细、更严。但对旅客来说,这毕竟只是一种倡导,对其效果不宜过分乐观。正如媒体调查显示的,有的做得不错,有的不尽如人意,一些旅客感叹“静不静全看运气”。当然,应该坚信,路是走出来的,只要坚定不移做下去,情况肯定会有所改变,也会越来越好。
进而言之,置之于整个社会的视角看,静音车厢的出现具有一定的示范意义。应该鼓励类似车厢这样的场所带头示范,在营造安宁环境上,增进社会共识、培养公共习惯。
毫无疑问,需要“静音”的不止一节车厢。理想生活应该是能静则静、当动则动。通过静音车厢,进一步促进社会文明程度的提高、人口素质的提升,其示范效果和价值值得期待。把点与面、软与硬、他律与自律结合起来,坚持往下走,相信会为公众体验和公共服务做加法。
奥斯恩目前已具备功能区噪声自动监测站(国标)生产制造技术,可提供城市声功能区可行性建设分析,选点规划监测点,产品适用于区域声环境监测、功能区声环境监测、城市声环境监测等。可监测各小时的等效声级计、累积百分声级、最大值、最小值、标准差等,噪声计测量范围大、功能强稳定性好、可实现远程视频监控、远程广播喊话等功能。
社会生活噪声监测系统是针对对商业活动、文化娱乐活动、体育运动中使用固定装置所产生的噪音、人群活动产生的噪音等各类不同场景的噪声监测系统。系统按照国家及行业标准规范,实现噪声24小时不间断监测与分析,掌握噪声污染情况,并可搭配LED高清显示屏、语音播报音柱等实现噪声数据实时显示、超标语音提醒等功能,为噪声污染防止监管提供强有力手段。

奥斯恩移动式噪声监测系统,是我司结合不同的监测场景所衍生出来的产品,是移动监测、流动监测、突击检查等场景的首选监测利器。同时也是固定监测点位无法覆盖到区域的有效补充。

通过执法人员配合移动式噪声监测设备进行噪声污染排查显得日益重要,对噪声投诉区采取“不打招呼、不提前通知、不做检查预案,直赴基层、直达检查现场”的执法检查手段,严查各种噪声违法行为。对发现的环境违法行为,做到及时制止、有案必查、高效执法、迅速处理、及时整改,减少噪声污染信访投诉,切实保障人民群众合法利益。